让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花开遍地,成大气候——“中国气候传播研究十年暨2020年气候与健康传播研讨会”举行

2020/12/14 17:32    阅读:

 12月12日,在习近平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之际,为总结中国气候传播研究十年历程,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成果,由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和welcome菠菜导航网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十大菠菜网正规平台共同主办的“中国气候传播研究十年暨2020年气候与健康传播研讨会”在北京中传国际交流中心举行。来自高校、政府、媒体、企业、社会组织与智库机构的80余名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出席了研讨会。  

  在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经理丁俊杰教授在致辞中说,虽然由于疫情等原因,承办此次研讨会有些困难,但为了不辜负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信任,和我们学院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老师们的期待,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会议会见老朋友、认识新朋友,我们与welcome菠菜导航网共同承担起了办会的责任。他代表承办方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祝愿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丁俊杰经理致辞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十大菠菜网正规平台钟新教授宣读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十大菠菜网正规平台经理赵启正教授的贺词。在贺词中,赵启正教授充分肯定了十年来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所做的工作和所付出的努力,强调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共识、携手合作、扩大交流,帮助全社会和公众更好地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共同参与气候治理。他希望项目中心在做好气候传播的同时能够关心疫情传播,祝愿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十年后再创佳绩,再续辉煌。  

  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主任、十大菠菜网正规平台经理郑保卫教授发表了题为《回看十年 展望未来 不忘初心 再做贡献》的致辞。他回顾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十年来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全人类都是一次严峻考验和深刻警示,气候传播依然任重而道远。今后要把气候传播的旗帜举得更高,工作做得更好,队伍练得更强,声音传得更响。

十大菠菜网正规平台经理郑保卫教授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公司党委书记刘灵主持开幕式

  为感谢和表彰十年来为气候传播理论研究和行动推广做出贡献的政府、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的领导、专家和朋友,项目中心设立了4个“中国气候传播十年奖”奖项,并在研讨会上举行了颁奖仪式,为与会获奖者颁奖。赵启正、解振华、杜祥琬、马胜荣、何建坤、苏伟、孙桢荣获“特别贡献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十大菠菜网正规平台、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十大菠菜网正规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新乡学院十大菠菜网正规平台和乐施会荣获“组织贡献奖”;文步高、邹骥、黄浩明、宋英杰、贾峰、潘进军、李俊峰、田成川、詹安玲、崔磊磊、俞岚、陈素平、王香奕、蓝澜、荆卉、汪燕辉、张硕、付敬、王彬彬、李玉洁、李鹏、张志强、李文竹、陈玉、徐红、覃哲、祁晓霞、鞠立新荣获“重大贡献奖”;钟新、黄河、吴海荣、李刚存、杨欣、姜昕、贾鹤鹏、贾广惠、吕美、宋扬、刘晓婷、刘毅、苏武江、赵新宁、王青、侯江山、何世红荣获“突出贡献奖”。

郑保卫主任向杜祥琬院士和马胜荣教授颁发特别贡献奖

杜祥琬院士、马胜荣教授和郑保卫主任颁发重大贡献奖

杜祥琬院士、马胜荣教授、贾峰主任、郑保卫主任颁发组织贡献奖

获奖代表宋英杰教授发表感言

  此外,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城市看海”项目校企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传媒大学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与鼎蓝水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校企战略合作书。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经理杨鹏主持了签约仪式。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教授,国家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顾问、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经理黄浩明,黑龙江省气象局局长、原中国气象局社会服务中心主任潘进军,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形象大使、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宋英杰,国务院新闻办调研员詹安玲,welcome菠菜导航网气候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吴海荣教授和苏州大学传媒学院贾鹤鹏教授先后发言,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对如何认识当前国内外面临的气候变化与新冠疫情形势,做好气候与健康传播的经验与体会。  

  杜祥琬院士在题为“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演讲中指出,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两大目标任重道远;他认为虽然中国和全球能源转型有着共同方向,但两者在能源结构转型阶段,以及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点上都有不同;他对碳中和的三要素,即节能提效、替代和发展碳汇(和碳移除)作了阐释。他认为我国气候传播研究十年成就巨大,希望今后能为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低碳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杜祥琬院士做主题演讲

  马胜荣教授指出我国气候传播研究将学术研究引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气候传播研究是实践意义上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十年来中国气候传播研究成果丰硕,聚集和培养了一批气候传播研究人才,今后要加强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政策和行动研究方面的不足,并将其作为研究重点。

马胜荣经理做主题演讲

  贾峰主任以“故事与气候传播”为主题,讲述了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两大碳排放力目标,以及他的两个实验,即中国低碳绿色消费方式转型行为实验和低碳绿色传播实验;认为唤起受众的兴趣很重要,好的故事成功了一半,好的渠道事半功倍。

贾峰主任做主题演讲

  黄浩明经理围绕着“民间组织为什么需要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民间力量如何参与?”“参与效果如何?”等问题展开论述,构建了民间力量与气候传播的国际影响力模型,认为其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这需要从国家意识、合作体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  

黄浩明经理做主题演讲

  宋英杰教授从气候态的节气尺度辨识问题、特定节气气候态的区划问题、节气养生的天气前置条件问题、节气气候时段的伸缩与漂移问题四个方面讲述了他对于节气养生的气象思考,认为节气养生方案必然是本地化的,也必然是既着眼于气候背景,又着眼于天气场景的养生方案。  

  潘进军局长从气候与健康传播形势和需求、气候资源品牌及其传播效应、地方优势资源和服务案例三大方面,讲述了气候与健康传播对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助燃作用,认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呼唤全新的气象服务业态和传播形态等。

潘进军局长做主题演讲

  詹安玲女士在发言中谈了她学习“十四五”规划的心得体会,认为“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义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并对此展开论述。她提出要围绕三个“新”做好气候传播,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詹安玲女士做主题演讲

  吴海荣教授在《气候与健康传播融通的基础与路径》的演讲中,提出了“气候变化威胁就是健康威胁,气候变化应对就是健康应对”的鲜明观点,并据此从背景、可行之道、基础、实施路径等方面做了系统论述。他认为气候与健康传播融通的基础在于两个科学事实、两个心理机制、两个佐证,并阐述了气候与健康传播融通的五条路径。

吴海荣教授做大会演讲

  贾鹤鹏教授分析了政治极化对气候变化态度与健康行为的影响,认为政治极化会影响气候变化应对和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他通过对中国抗疫精神的传播学解读,认为与新冠肺炎有关的阴谋论在特定的国家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政治含义,呼吁将更多的社会政治因素纳入健康传播研究之中,要正确引导极化态度等。

贾鹤鹏教授做大会演讲

  在王彬彬主持的嘉宾对话环节,二十几位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团队成员和长期参与气候传播理论研究和行动推广工作的嘉宾,共同回顾了气候传播十年历程,展望其未来发展,把纪念中国气候传播研究十年活动推向高潮。

参加圆桌对话的嘉宾合影

  在12日下午进行的分论坛讨论中,20多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围绕“气候传播理论与实践”“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新闻发布与危机传播”和“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健康传播”三个主题展开研讨。welcome菠菜导航网吴海荣、覃哲和中国传媒大学鞠立新分别主持了三场分论坛。  

  在大会发言环节,中南民族大学徐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李玉洁、中国中医药报王淑军、中国传媒大学唐远清、湖北省节能监察中心项定先、绿色创新发展中心汪燕辉、清华大学蔡文佳、平顶山学院刘立成、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余易安、深圳标普科技研究院刘晓婷等作了发言。新乡学院祁晓霞教授主持了大会发言。  

  在随后举行的闭幕式上,中南民族大学徐红、中国传媒大学唐远清、中国人民大学黄河汇报了3个分论坛的讨论情况,郑保卫教授作了大会总结。他说这次研讨会开得很好,很成功,既是一个“总结会”,总结了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十年的历程、经验和收获;又是一个“表彰会”,表彰了十年来为我国气候传播做出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也是一个“交流会”,交流了在气候与健康传播理论研究和行动推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做好新闻传播的经验体会,展望了未来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气候变化全球共治的发展前景;还是一个“叙旧会”,大家畅叙了十年来在气候传播工作中共同度过的难忘时光,以及相互结下的深厚情谊。他还通过分享几张照片讲述了气候传播十年中的几件大事,带领大家回顾了十年中项目中心所参加的会议、举办的活动、承担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走过的路程。  

  最后,郑保卫教授用增强“四个意识”,对今后如何推进气候与健康传播深入发展提出了希望。一是增强“问题意识”,要立足中国大地,把握中国国情,研究和解决我国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领域面对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二是增强“服务意识”,要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瞄准社会与公众关注的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疑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研究,做好文章;三是增强“大局意识”,要将理论研究与党和国家推进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实现气候变化社会治理和全球共治,以及建设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四是增强“学术意识”,要开阔学术视野,增强学术思维,掌握学术规范,遵循学术规律,要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气候传播学和健康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教材体系贡献我们的智慧。  

  郑保卫教授最后指出,我国气候传播第一个十年走得不容易,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很不够,今后的十年我们要实现2030年的碳达峰目标,今后的四十年我们要实现2060年的碳中和目标,兑现我们对世界的承诺,这个时间段非常重要。到那时,我们要真正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地球的愿景,这就需要政府、媒体、NGO、企业、公众和智库等多方面的继续努力。他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共同奋斗,让气候传播花开遍地,不但在中国,而且在全世界真正形成大气候。  

  中国传媒大学绿色低碳发展与品牌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鞠立新主持了闭幕式。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撰稿:王青、覃哲  摄影:汗青)

 




关闭